潘世恩

潘世恩(1769-1854)清朝名臣。初名世辅,小字日麟,字槐堂,一作槐庭,号芝轩,晚号思补老人,室名有真意斋、思补堂、清颂。吴县潘氏先世为中原人,唐代有潘逢时为歙州刺史,因“居官有惠政,秩满,父老攀留,遂家于歙”。潘世恩六世祖潘仲兰自明代起由歙县北迁,落籍素享“风土清嘉、人文彬蔚”之誉的苏州。先撰,嘉庆间历侍读、侍讲学士、户部尚书。道光间至英武殿大学士,充上书房总师傅,进太子太傅。为官五十余年,历事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四朝,被称为“四朝元老”,与堂兄潘世璜、孙潘祖荫合称为“苏州三杰”,著有《恩补斋集》。 潘世恩的诗文(9篇)

(0)

轶事典故

  吴县潘世恩是苏州状元中获状元生重逢甲子的人。他是乾隆五十八年(1793年)癸丑科状元,咸丰三年(1853年)癸丑科会试时,他被应邀参加礼部的“琼林筵宴”,而主持这科会试的主考官是他的孙子、礼部侍郎潘祖荫,这真是少有的科场盛事。为此,潘世恩特地赋诗,志喜记盛,其中有“却喜新荫桃李盛,小门生认老同年”之句,一时被传为科场佳话。

  《郎潜纪闻》称潘世恩为三百年中第一福气中人,举其生平异数云:“本朝耆臣,生加太傅者五人,重宴琼林者八人,状元作宰相者八人,唯潘文恭公兼之。又大拜不阶协办,枢廷不始学习,皆数异也。富贵寿考,子孙继武,公之福祉,三百年一人而已。”道光二十四年,内阁四大学士,除潘世恩外,穆彰阿、宝兴、卓秉恬三人都是他的门生。潘世恩极为自豪,赋诗曰:“翰苑由来重馆师,卅年往事试寻思。即今黄阁三元老,可忆槐厅执卷时。”潘世恩生前,曾有人赠送他一副对联:“大富贵亦寿考,蓄道德能文章。”正确而恰到好处地概括其一生!

人物生平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退直萧间昼掩扃,晚来步屟向中庭。秋高但觉星辰近,人定微闻风露馨。

三五夜看金镜满,八千里望白云停。奎垣坐对冰心印,应念寒窗镫火青。

(0)

九龙之麓梁溪旁,诗骨乃有名山藏。文字精灵一点埋不得,熊熊奕奕万丈腾光芒。

古今诗人代有几,大抵苍蝇附骥尾。啾啾啼出鲍家坟,至今寂寞荒烟里。

(0)

读书学道不适用,一腐儒耳非英雄。先生少负经世略,骐骥一出凡马空。

批鳞折角遭谴责,只手欲捧榑桑红。龙场兀坐素患难,生徒壁立和春风。

(0)

寒蝉先秋鸣,凉意在树杪。卧闻檐雨止,起视琐窗晓。

清风来不速,引我至琼岛。中央一水亭,四面万花绕。

(0)

去年花时我入闱,琳琅万卷手自披。拟收珊瑚归铁网,岂知沧海明珠遗。

暗中何必无朱衣,五色到眼终迷离。但凭玉尺定去取,得者固喜失者悲。

(0)

探幽乘暇日,小立伫花前。人去已千里,春归又一年。

柳含香雨重,松抱法云圆。半晌增惆怅,重来翠接天。

(0)